《中国化肥信息》
版面目录
中国化肥信息 2018/06/15

     5月份,全球大部分市场氯化钾价格出现持续上涨。美盛Mosaic于5月31日将新奥尔良大颗粒氯化钾上调至255美元/短吨FOB。巴西地区的大颗粒氯化钾由于供应紧张,平均售价较上个月上浮了6美元/吨CFR,达到了309美元/短吨CFR。印度进口商称,由于近期卢布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收益不断缩水。为此,他们已经上调了氯化钾的最高零售价(MRP)。受5月中旬至6月中旬斋月节日的影响,东南亚市场氯化钾交易活动有所放缓,尽管如此,马来西亚地区仍呈现出价格上涨势头。


     巴西市场:

5月份,巴西地区大颗粒氯化钾的价格由305-315美元/公吨 CFR上升至307-315美元/公吨 CFR,这也印证了买家早期对市场价格趋势的预判。据悉,5月中旬后国际供应商进一步将报价上调至315-320美元/公吨 CFR,而且已有一笔订单的成交价达到了320美元/公吨 CFR,但该消息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多数买家称,目前巴西市场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加拿大钾肥公司Canpotex即使满负荷生产,也只能满足其已达成的交易需求,并且订单已经排到了第三季度末。前不久刚刚缓和的罢工风波,使得市场仍然笼罩在担心和焦虑中。罢工严重影响了肥料的市场交易和运输,许多商品由于没有陆运服务而无法正常卸货,引发了港口拥堵。许多买家仍在担忧港口拥堵事件再次出现,并且称至少还需要一周时间才能使肥料的运输恢复正常。


     美国市场:

本月,美国市场仍然较为平静。大部分地区的钾肥报价呈下行趋势。据统计,美国1-4月份氯化钾进口总量几乎达到了历史高峰,约为450万吨,超过了去年同期的449万吨,接近2008年同期452万吨的历史至高点。其中从加拿大进口约37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从白俄罗斯进口263,713吨,同比增长10%;但从俄罗斯的进口量却下跌至277,684吨,同比降幅达28%;以色列降幅为30%,仅为118,484吨。

从具体地区来看,美国南部平原对大颗粒氯化钾的兴趣不高,鲜有交易达成。虽然部分零售商少了采购,但由于需求不振,该地区大部分州的报价仍然维持在265-275美元/短吨FOB。据消息人士称,经销商在价格上不肯做出退让的原因是预期进入夏季时,钾肥的需求将会好转,届时氯化钾的价格会上升,随之收益也会转好。

     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施肥工作还未彻底完成,6月初仍有部分地区在小范围施用大颗粒氯化钾。市场报价虽然高达270美元/短吨FOB,但是据分销商称,实际成交价为260-265美元/短吨FOB。最后一波主要消费作物是大豆。该地区的大豆种植工作到5月底时已经完成了85-90%,预计6月10日之前大豆的种植工作将告一段落。

     新奥尔良地区每年5-6月份都是氯化钾的销售淡季。截止目前零售商对该地区的报价仍维持238-240美元/短吨FOB。


     欧洲市场:

本月,西北欧市场的分销商普遍看涨大颗粒氯化钾,表示在下个种植季到来之前预计将实现价格的上涨。但现在分销商面临的问题是增长的价格是否足以弥补长时间的仓储成本。西北欧市场对大颗粒氯化钾的需求受季节的影响较为明显,而本月价格维持了平稳态势。


     东南亚市场:

5月,东南亚地区标准氯化钾低端现货价格上涨了10美元/公吨至270-290美元/公吨 CFR。根据近期正在进行的几个招标项目分析,马来西亚市场氯化钾价格上涨了至少5美元/公吨,该地区某经销商称近期成交的一笔标准氯化钾交易价格达到了近280美元/公吨CFR,而某生厂商则称,近期收到的订单总量约为4.5-5万公吨,成交价290美元/公吨CFR。

马来西亚当地氯化钾经销商为争夺客户而竞价激烈,这是导致先前招标季中成交价格难以上涨的主要原因。虽然这会影响氯化钾价格的稳定,但是低于270美元/公吨CFR的价格几乎很难实现。据悉,业内普遍预计2018下半年,马来西亚的实际成交价很难突破280美元/公吨CFR。

     据马来西亚MPOB报道称,近期棕榈油的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主要原因是进口大客户需求的疲软。尽管如此,业内人士推测棕榈油的低迷不会影响氯化钾价格,因为氯化钾的需求较为旺盛,价格也处于高位,生厂商的利润率可以得到保证。

由于斋月的影响,印度尼西亚近期市场交易平平,与东南亚其他地区的市场情况类似。


     印度市场:

印度进口商纷纷表示,希望能在7月底之前与各大供应商就2018/19年度的进口合同价达成共识,但并没有透露出对新合同价的期望值,当前印度进口合同价为240美元/公吨CFR。对进口商而言,尽快确认新的合同价有利于安排后续工作,但是供应商的想法却不尽相同,希望先确定中国市场大合同价格后,再以此作为定价标杆来决定与印度方的合同价。

截止日前,没有任何关于协商印度氯化钾合同价的消息传出。生厂商期待着提升合同价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但是没有哪家明确提出目标价格。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