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肥信息》
版面目录
中国化肥信息 2018/07/15

    2018 CNCIC全球特种肥料大会于6月15日在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圆满闭幕。大会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SQM(北京)贸易有限公司、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安徽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协办。大会吸引了国内外特种肥料生产企业、贸易商、科研院所、咨询机构、协会媒体等800多位嘉宾的光临,规模盛况空前,连续多年成为国内特肥行业最受欢迎的会议。

2.png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逐步升级,部分装置小、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面临淘汰出局的危机与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大宗基础肥料的生产、施用进入平台期,过量施肥对于土壤、作物、农产品带来的影响已经凸显。剔除出口因素外,国内大宗基础肥料产品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减少,提前三年实现了农业部门要求的“零增长”的目标。而特种肥料以其环境友好、提质增效、利用率高、标靶施肥、改善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等诸多优点逐渐被业内认可,在生产、施用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策指明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中国,农业始终是个大问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农业发展的目标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在本届特肥大会上,农业农村部给出了政策导向的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而种植业结构调整,则是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建立协调发展的作物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生产和生态相协调的区域结构以及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生产制度。控水稻,增大豆,粮改饲,扎实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种植业产品的质量和产业水平,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的发展。在肥料方面,一是继续加力推进精准施肥工作,不仅要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而且还应以机械为载体,加快集成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施肥技术,重点推广机械施肥,滴灌施肥,种肥同播机械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的高效的施肥技术;二是进一步扩大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试点规模,今年争取达到150个县市,除果、菜、茶外适当扩展到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其他作物,并对农民使用有机肥予以补助,积极的探索以奖代补的模式;三是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的技术,继续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重点,适当兼顾棉花、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重点推广膜下滴灌、微喷灌,同时加大实验示范的力度,优化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的配置,科学界定灌溉施肥制度,同时在现有已登记的水溶肥料产品中筛选一部分配套的肥料产品采用商情监测、自动控制、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促进工程措施与农艺生物管理等措施的有机结合,实现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双提高。


    除化肥施用领域外,在化肥生产方面要着力推动生产工艺技术的优化。利用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加大推动现有产品升级,发展满足农业绿色发展要求的新型肥料。一是在发展质量上实现变革,在需求平衡和产业高端上补短版。二是在发展效率上实现变革,前期化肥工业的发展效率低,提高各个要素效率,完善市场配置的体制机制。三是在发展动力上实现变革,提升化肥工业重生能力,在创新驱动和功能转换上补短版。


水溶肥:服务成为撬动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农业部2013年下发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制订出了2016-2020年水肥一体化的推进方案,提出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水肥一体化的推广面积要达到一亿亩。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六大区域,重点推广六种模式:

    1、在东北地区,主要是在玉米和马铃薯上,发展滴灌水肥一体化,黑吉辽的中西部和内蒙的中东部是重点发展区域。未来主要是把水和肥结合起来,采用滴灌的灌溉模式,有些地方可以采用膜下滴灌,当然局部也可以采用喷灌,来发展水肥一体化。

    2、在西北地区,主要是棉花、玉米、马铃薯重点作物,另外增加蔬菜和水果,重点是发展膜下滴灌,把滴灌和覆膜结合起来,来发展水肥一体化。

    3、华北地区主要是地下水超采区,重点是小麦和玉米的大田作物来发展水肥一体化,主要灌溉方式为喷灌和微灌。

    4、西南地区面临着季节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等问题,工程性缺水比较严重。因此,在玉米、马铃薯、水果、蔬菜等作物种植上,重点利用集雨补灌的方式,来调整降水分布不均匀的现状。

    5-6、在设施农业和果茶园方面,重点发展以喷灌、滴灌为主的水肥一体化。特别是在设施农业上,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水,通过集雨的方式,应用到灌溉设施里面,来提高水肥一体化的应用效率。

    在政策层面上对水溶肥新增了有力的支持,那么现实中呢?目前市场混乱局面相较于去年并没有太大改观,各种类型、规格、价格、包装的产品良莠不齐,但包装上的营养成分大同小异,没有显著性的差别,仅是对产品配比做了调整,产品同质化依旧严重,难以有效吸引经销商经营和农户购买的亮点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服务就成为企业竞争和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从企业销售人员的称呼上可以看出,原来的水溶肥销售经理称之为“产品经理”了,现在多数称为“作物经理”。称谓上的改变,预示着市场销售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产品销售上更多的是冠以套餐施肥、作物完全营养解决方案等,通过互联网提供技术服务,来实现厂商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经销商与农户之间黏性的增强,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


缓/控释肥:竞争的核心是成本


    我国缓控释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产能占到了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年产量超过400万吨,且每年以超过25%的速度在递增,成为化肥行业减量增效、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主力军。

    通过对玉米和水稻施肥的大数据分析发现,与等量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具有控释作用的尿素对玉米平均增产可达5.3%,肥料利用率提高24%;机械一次性施用增产67-97元/亩。从环境效应来看,减排氧化亚氮23.8%,降低硝酸盐淋洗27.1%,在玉米施肥中实现了增产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在南方水稻施肥上,通过施用控释肥与普通复合肥相对比,发现施用控释肥的水稻亩产高达617公斤,平均增产11.2%,节本节工100元,增收189元。

    目前市场上缓控释肥的种类和类型很多,除常规的应用于尿素、普通氮磷钾产品外,近年来应用于腐植酸、生物菌等领域的新型缓控释肥,降低磷的固定、提高产品活性,提高肥料利用的缓控释肥料产品也出现在市场上。随着这些新型产品的出现,缓控释肥的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特肥热点:类型多样的产品 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土壤调理剂:理想的土壤一半是空气,一半是水和固体部分,其中固体部分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构成,因此土壤修复主要是针对组成固体的这三部分进行,相对应的土壤调理剂的类型,即为矿物质土壤调理剂、有机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土壤调理剂,这其中矿物质土壤调理剂是以成土母岩为原料,通过元素活化工艺将其中的矿物质元素整体转变为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效营养形态,实际上就是模拟石头风化成土壤的过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建明表示“2006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全国27个省市的100多个地区,在不同气候带、不同土壤类型,对80多种农作物开展了农业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农作物的增产、提质、提高安全性,并增强了作物抗逆性,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有效修复了土壤”。河北根力多公司推出了含有生物菌的纳米微孔土壤调理剂,可以治理包括酸化、盐碱等污染严重的土壤,此外还对作物重茬、线虫等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主要采用世界领先的蒸养工艺,不同于市场煅烧工艺,能避免养分固定、灰化。

    生物刺激素:生物刺激素又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不同类别之间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深入到某一大类里,具体到各个产品上都具有自己的特性。根据研究实践证明,生物刺激素的效果在植物的逆境胁迫存在时表现最好。

    生物刺激素的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CEO黄音国分析,到2020年全国生物刺激素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5亿元。

    不过,就目前而言,在农业生产中生物刺激素重要性和艰难性还没有被充分的重视,需要加大宣传引导,加大推广力度,让农民、经销商和企业充分认识到该类型产品的优点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物有机肥: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安全走向品质,不仅要减肥减药,同时还要提质增效,把农产品质量提升起来,这方面微生物肥料将大有作为。截止到2018年5月份,国内生物有机肥登记的数量为1649个,生产企业420多家,产能约560万吨/年,实际产量约在270万吨,该类型产品免征增值税,预计到2020年生物有机肥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吨。

    微生物肥料领域发展空间大,前景广阔,该领域生产企业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并在营销上进行创新,使之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强大助力。

(王世魁  张陆)

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