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江山”的出口支撑了二铵价格的稳定
发布时间:2019-01-23 08:56:14 来源:王世魁

经过11月和12月份的价格上涨,目前国内磷酸二铵市场表现较为稳定,部分企业接单困难,大厂接单尚可。另外据了解元旦前后,部分湖北工厂明稳暗降吸单;但云贵企业并未尚未响应,反而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操作手法努力维持市场的稳定。农夫了解到西南某品牌山东到站价暂定预收款2950-2970元/吨,年计息4厘,部分经销商12月份没有抓货的经销商开始准备打款。


东北市场今年到货量比往年减少了近30%,一方面是受工厂出口集港的影响,工厂发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大经销商资金紧张,迟迟不拿货,中小户也多持币观望;再加上2018年全国农产品价格低迷,包括玉米、小麦、水稻、大豆、蔬菜、大宗水果均在低价区徘徊,造成了农民对于化肥投入的减少或用低价格、“新产品”来替代传统肥料产品,更导致了包括尿素、磷酸二铵、复合肥在内的大宗肥料需求减少。据悉今年硫酸钾、氯化钾一货难求,而东北就是主要消费市场。


据现有数据统计,今年1-11月份国内二铵产量约为1425万吨,出口达710万吨,进口量仅为6万吨,国内资源量仅721万吨,远低于往年的水平,而这也是国内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数据支撑。


但农夫认为,这种宏观数据的分析量化和具体化,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真实现状,有很强的欺骗性和局限性——属于当代的“纸上谈兵”,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尤其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这种仅凭数字判断走势的思路需要与时俱进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二铵行业已经度过了消费的高峰期,连年下降的需求已是不争的实施;二是替代产品没有考虑进去。近几年来农业部门一直在强调有机肥替代,从原来的试点到如今的全面铺开,农夫认为至少挤占了近10-15%的二铵市场份额;三是农民对于肥料没有太强的忠诚度,季节到了,没有二铵也可以选择复合肥、bb肥等来替代,不会因为买不到二铵就不种田了。经销商也不愁没货卖,甚至有些经销商更加极端的认为:如果没有农民主动要求买二铵,更愿意销售高利润的新产品。这种心态下,经销商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四是“老大哥”尿素价格的下滑,影响了包括二铵在内的几乎所有化肥产品,加剧市场的观望和悲观心态;五是经销商心态逐渐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低买高卖”向“降低风险,减少库存”思维转变,市场启动时再抓货成为了新常态。而大经销商四季度后在市场下滑通道中,也逐渐向这种思维转变,少了往年大量抄底拿货淡储的“豪情”。未来是否一直秉持这种模式还很难判断,但至少目前是的。



农夫认为随着临近春节,大经销商的追货打款,有望拉起一波新的市场行情,涨幅预计将维持在50元左右,在大环境疲软态势下,难有太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