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与肥料的故事,你或许不知道
发布时间:2019-10-25 17:16:21 来源:农资市场播报

提起袁隆平,这位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最显着的标志就是他在稻田搞科研的场景,以及那些不断被刷新的水稻高产纪录!


  他说:“目前超级杂交水稻已经突破了亩产1100公斤,并且远远领先世界水平!”今年9月,袁隆平以他对中国农业的巨大贡献,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在人们熟知的这些场景、记录、高光时刻之外,还有一个或许并不被人熟知的故事??袁隆平与肥料企业的战略合作。让我们循着时光的足迹,讲述袁隆平与肥料的故事吧!


  缘起

  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

  开创种植业和肥业联合先例


  2003年,袁隆平首次与农资企业合作,出任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杂交水稻良种良肥技术创新工程技术顾问,成立专门研究推广机构??杂交水稻专用肥研究部与开发部,双方合作开创了种植业和肥业密切联合的先例,克服了种植业、肥业相互脱节的问题。袁隆平为西洋肥业题词??“大力发展西洋肥业,促进粮食高产优质”。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湖南浏阳、桃源、湘潭、衡阳等10多个市县大面积示范,进行西洋牌杂交水稻专用肥等多种肥料、多地点、多品种、多季别的小区对比试验。2004年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湖南省又联合把西洋复合肥列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之中。随后,西洋肥业不断扩能,并在2005年达到120万吨/年的生产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硫基复合肥生产基地。在2006年中国品牌研究院进行第一次标志性品牌评定时,西洋肥业即被评为中国复合肥行业标志性品牌。


  提升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

  确保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稳产


  自2004年开始,中阿公司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开始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创出一条优势品种和优质肥料相结合的新模式。超高产水稻肥项目对国家超高产水稻育种和产量达产达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袁隆平院士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超高产水稻亩产超过800公斤,较普通肥料需肥量大,一般的通用肥料难以满足其生长要求。与此同时,在高产的前提下,要减少农民的投入,从而使超高产水稻能够实现大面积推广,必须根据超高产水稻的需肥规律,合理搭配氮、磷、钾营养比例,科学补充超高产水稻生长需要的中微量元素,配套研制专用的超高产水稻肥料,进一步设计全套的水稻栽培、管理农化技术。


  作为中国复合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中阿公司拥有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复合肥高新技术研试基地、农化中心实验室、大田试验基地等技术创新平台,具有较强的试验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转化和推广应用能力。


  创新

  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

  SCU硫包衣尿素引入国家级试验课题


  2006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签署了“汉枫SCU超级稻节氮高产栽培的配套施肥技术研究”合作协议,将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的SCU硫包衣尿素引入国家级试验课题。


  这种新型合作模式的诞生也引起业内关注,不仅为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协作找准了切入点,更为企业创新成果获得权威性和实现快速推广拓展了新思路。


  目前,超级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得到业内积极响应。相信这个产业技术联盟的建立,在为科研单位和涉农企业搭建一个交流和互动平台的同时,将给业内一种启迪,并拓展至与相关产业合作,它无疑将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新模式

  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

  “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施牵手合作


  2008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史丹利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开启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2008年2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了隆重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我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施上牵手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实现杂交水稻的良种、良法配套,加快推进“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2006年,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致力于中低产田的增产。即“运用现有的超级杂交稻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的粮食,大幅提高现有水稻的单产和总产”。


  史丹利公司作为作为“种三产四”的参与者,史丹利集团为丰产工程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产品,并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及带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同时,实现“种三产四”的工程目标必须解决好良种与良法配套问题,迫切需要涉农企业的支持与合作。


  扩大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

  助推超级稻丰产工程


  2010年3月16日,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导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在今后五年内,中化化肥将发挥资源和产品优势,使中化农用钾等优质肥料在超级稻增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超级稻与优质肥的强强结合,为“杂交水稻900公斤”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提供强力支持。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同日还聘请袁隆平院士为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根据双方协议,双方将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合力攻关,携手探索企业与科研深度结合、效益倍增的新途径,为我国农业增产提供更具未来性的合作共赢模式。中化化肥将全力支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的节氮栽培、抗倒伏栽培等科研攻关项目及相关课题研究,为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深化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构建“杂交水稻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2015年5月23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山东金正大集团在湖南长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该合作旨在通过构建“杂交水稻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即通过整合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及基地中的科技资源,集成多方优势,共同打造以发展杂交水稻为立足点,以良种良法为杠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利于农业科研体制创新、有利于农业科研资金积聚、有利于农业技术扩散的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平台。该合作开启了“科企互动,共同促进、实现双赢”的杂交水稻产业技术研发新篇章。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超级水稻示范推广过程中配套使用杂交水稻新型专用控释肥,以实现超级杂交水稻与最先进的缓控释肥料的完美结合,通过良种良肥配套,为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做出贡献。


  专用肥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长势和产量说话


  2015年4月2日,湖北新洋丰肥业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成战略合作,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被聘为新洋丰肥业特别顾问,2015 年 4 月2日在三亚签约,合作三年。协议约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以其“四大工程”为平台,以现场观摩会、专家评议会、鉴定会、学术交流会以及年度总结计划会等多种形式与手段,全面示范推广新洋丰肥业研发的适合不同超级稻品种、不同种植制度、不同生态类型的超级杂交稻系列专用肥。


  试验示范过程中,在袁隆平院士的亲自指导下,新洋丰超级稻专用肥在原配方的基础上优化为两个配方,形成系列:基肥 18-12-16,追肥20-12-14。连续两年全面进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四大工程试验示范,效果普遍良好。研发中心就四大项目的试验示范举行了近十场观摩会。用长势说话,用产量说话,数千种植大户见证了新洋丰超级稻专用肥在国家平台上接受检验的奇迹。


  突破

  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

  高产攻关捷报频传


  2012年4月24日,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在湖南长沙举行。从这一天起,河北硅谷有机硅大量元素水溶缓释肥肥种配套技术科技正式应用在袁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上,并肩负起攻克亩产1000公斤水稻的世界高峰,挑战水稻亩产记录的新高度。


  2016年11月9日,由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超优千号”在邯郸市永年区的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水稻示范基地收获测产,亩产达到1082.1公斤,实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每公顷16吨的第五期超级稻攻关目标,再次创造了水稻高产新纪录。


  2017年10月,超级杂交水稻2017年在河北永年区百亩示范基地实现亩产1149公斤,创世界单产最高纪录,遥遥领先于全世界。在实收现场,三块示范方亩产分别为1181.00公斤、1129.68公斤和1136.38公斤,最终测算平均亩产1149.02公斤,这个产量再次刷新了世界水稻单产纪录。


  2018年10月29日,袁隆平团队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203.36公斤,再次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提前实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争取在2020年实现每公顷18吨的世界最高纪录目标。


  袁隆平与肥料的8个故事讲完了。关于丰收与肥料关系的思考还在延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不断突破亩产纪录的历史,也是“良种、良肥、良法”不断结合、完善,不断深化、提升,不断创新、扩大的历史。


  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不仅在杂交水稻、超级稻亩产连破记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化肥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巨大支撑。40%左右的增产都来自肥料,“国家粮食安全”的实现,它居功至伟。


  刚刚过去的10月17日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国第6个扶贫日。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减贫成就世界瞩目,粮食增产是个重要支撑指标。国际领先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联合国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措施,已经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这背后,肥料的贡献不该被忘记。“民以食为天”,袁隆平院士仍在为他的两个梦想奋斗。


  禾下乘凉梦!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中国肥料企业,谁不想续写圆梦的新佳话?

  谁不想做做出丰收的新贡献?

  中国农业丰收的力量携起手来,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