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挂已久的大合同终于冲出水面了,2020年4月30日,时隔19个月,中方小组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就2020年钾肥进口合同达成一致,价格为CFR
到岸价220美元/吨,较2018年大合同的价格下降70美元/吨,保持全球价格标杆地位,在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确保国内钾肥稳定供应,保障粮食安全。
2019年中国并未签订大合同,国内以及国际市场持续处于不断下行的局面,今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国际市场价格更是跌跌不休,在此情况下,国际钾肥供应商急需与中国签订新一年度大合同来稳定国际市场价格。2020年钾肥大合同的谈判无疑是偏向中方的,在中国需求相对稳定,且保税区提前已有接近三百万吨货源的前提下,钾肥处于稳定的买方市场。
与中国同步谈判的还有印度,但今年印度的整体化肥补贴有所减少,虽然2019年印度签订的大合同价格比较高,但并未起到稳定市场的效果。随着中国大合同的开始谈判,三月份之后印度也加入了谈判的行列,但因为印度疫情较为严峻,处于封国的状态,因此世界的目光仍集中在中国大合同谈判上。2020年中国大合同终于尘埃落定,那不得不来算一下大合同的成本问题了,抛去返利从签订的价格来看,进口税、增值税等一系列成本,结果今日的汇率7.05,大合同成本约在1856元/吨,与目前市场价格并未有较大的价差,目前港口60%红粉价格基本在1870-1920元/吨,下行空间并不大。现阶段港口保税区的货源量较大,截止到四月底港口保税的货源量高达293万吨,加上港口目前可售的货源量,总港存量达到了365万吨左右,大合同签订后,通关手续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且部分港口多在卸船时变已经灌包,因此保税的货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国内市场。从国内钾肥市场的需求来看,无论是夏季的高氮肥还是秋季的高磷肥,对钾肥的用量均不大,且二季度基本算是钾肥的淡季市场,且在今年春季提前预支上半年市场的情况下,接下来的钾肥用量并不大。然而在大合同未签订之前,除去必须需求进口钾的厂家,贸易商以及部分中小企业均未进行进口钾的采购,故而在大合同签订后,不排除市场开始陆续进行采购储备的情况。